您现在的位置:

第11届技术创新圆桌会在杭州召开


第11届技术创新圆桌会在杭州召开

10月22日,第11届技术创新圆桌会在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创新专委会、浙江省委党校共同主办,会期一天。

本次会议主题是“企业家、政府与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及技术创新专委会的专家学者,浙江省相关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以及特邀专家共30多人参加研讨交流。

 

上午会议由李新男研究员主持,介绍了技术创新圆桌会的背景及本次研讨主题。浙江省委党校徐明华副校长致词,他说浙江是创新资源的小省,却是科技创新的大省。资源和能力是不匹配的,秘密就在于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有比较自由的创新空间。作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当前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问题大讨论。

刘东研究员做了主题报告:企业家精神、政府行为与产业创新——日本“失去三十年”的镜鉴与启示。从企业家精神兴衰、政府管理模式和体制变迁、以及产业发展周期和变革规律三个维度,探讨了日本为什么会“失去三十年”,并着重梳理和分析了日本“失去三十年”在政府角色调整和行为变革、产业基础转向和再造重组、及企业家精神振兴等方面的努力和效果。强调以日本为鉴,探索我国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方新教授结合自己与日本政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对主题报告的观点进行评论,结合近期对浙江省部分地区和产业的调研感受,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创新与政府及企业家的关系,对企业家精神所在的国别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通过分享大量数据,介绍了浙江经济、产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及国内地位。归纳提出浙江的创新主要源自:原有的县域经济的竞争机制;开放型经济的合作机制;块状经济,尤其适应数字技术的块状经济。还分析了以永嘉学派为代表的义利并举的企业文化;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演化,前一段政府的有为是无为,后一阶段政府的有为是有限为。强调政府和市场要保持平衡关系。

原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教授谈到企业家精神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金融环境和政策支持,如长期的风险投资,政府采购、实验室的开放等。特别是对创新要采取审慎包容监管理念。认为现在很多产业已经到了前沿,这时候政府要抓住两头:支持早期研发,做好市场场景的培育,政府还可以做早期的用户。特别强调了要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企业家精神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氛围。

浙江省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科技厅厅长蒋泰维教授认为,浙江省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第六、区域创新能力居于第四位,企业创新能力居第三位,主要原因是市场有需求,企业家有激情。浙江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全球细分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根本上是靠市场力量,政府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浙江在基础研究、高校建设等方面有些差距。现在很多资金投入都到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去,也吸引人才过去,把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怎么引入到企业里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

下午的会议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席、技术创新专委会副主任盛世豪教授主持。引导与会专家围绕企业家与政府、企业家与产业发展、政府与产业发展、浙江经验等问题继续开展研讨。

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波认为,培育企业家精神,重要的是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如果稳定预期不足,政策经常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不放到法制的语言体系的环境中去,企业家就会丧失创新的信心。 他还结合自己对日本的了解,分析日本过去三十年在推动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结合阿里研究院和智谱发布的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3),从数字经济、中美比较、研发投入和数字科技四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他认为中国的数字技术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整个社会对留住人才的激励不足。数字科技对所有科技的权重非常大,当前对美国依赖仍然较大,必须要坚持开放合作。

强脑科技BrainCo 的副总裁何熙昱锦分享了公司自2015年创业历程和发展状况,公司主要由哈佛留学生团队创办,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授权专利是全球第一。由于杭州良好的创新环境,2018年公司总部落户杭州。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肢体残障人士、自闭症领域,冥想领域、睡眠领域。公司目前在推广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必要的支持。

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施琴芬认为,产业创新比的是生态环境。无论引人才、拼资金,最后能实现突破的,一定是制度,而不仅仅是资源和服务。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技术创新专委会副主任陈劲表示,企业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把产业安全作为目标。目前全民都需要提高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要把工匠精神细化。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下一步是能源科技,生物科技,IT+BT,海洋经济、太空经济,往新技术走。

武汉微环控技术公司总经理李小平以电动汽车为例,说明预测未来创新是多么不确定的事。5年前预测,无论在资金、人才、队伍和影响力方面,民营汽车企业都不占优。创新的研发体系建设方面,不是找一波高端人才,资金投下去,就能得到好结果。政策应重点为中小企业赋能,做出很多特色的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效率。华为最领先的就是它的研发体系,而不是某个产品。国外高技术大公司都形成技术体系,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此外,政府应该积极营造对新创企业的友好环境,解除创业者的困惑,更多把投资往前部延展,鼓励天使类投资发展。

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原主任张政研究员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是制度生态的体现,制度造就了什么生态,要好好研究、逐渐优化。良好的生态是市场精神充分发展的结果。目前来看制度约束太多,文化也不够宽容。我们对企业家的道德评价标准非常高,过于苛求、道德绑架,希望企业家要完美无缺。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技术创新专委会顾问张碧晖,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潜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康荣平,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冷民,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技术创新专委会副秘书长黄西川,清华大学教授肖广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技术创新专委会副秘书长张赤东,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技术创新专委会副秘书长徐梦周,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技术创新专委会副秘书长邸晓燕,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白小虎等人也分别发言、进行讨论交流。

最后,李新男、盛世豪做了会议总结。认为通过一天的交流研讨。与会人员形成的共识是,企业家是产业创新的主体。企业家需要政府支持,政府需要有所作为,但有什么为是关键。政府主要是营造环境,包括教育、人才培养、环境、规则、社会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服务、各项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政府找好有为的位置,才能有利于企业家的发展。还需要把复杂问题,抽象成一般性理论,进一步深化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创新专委会供稿)